行业知识
抛丸清理机是铸造车间常用的设备。弹丸消耗量增加或是清理效率降低是抛丸清理机经常发生的不良状况,而叶轮、斗式提升机和丸砂分离器则是抛九清理机较易产生故障的部位。机器的局部有异常状况虽仍可以运转,但会使设备能力减弱,部件损坏程度加剧,对操作者的安全也无法保证。为此,*旦出现异常或发生故障,应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尽快排除。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下面较详细地叙述抛丸清理机的故障现象,形成原因和对策措施,详见表1*4,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表 1 叶轮故障分析及对策
故障现象 | 设想原因 | 对策措施 |
产生异常振动发生异常声音 | 叶轮回转不平衡 | 侧板叶片及分丸轮等磨损开裂、缺肉,更换 |
回转部分与固定部分有摩擦 | 调整间隙 | |
轴承损伤 | 更换 | |
各处的安装螺栓松动 | 紧固 | |
漏丸 | 密封不良 | 检查溜丸管O形密封圈及里盖侧密封片的安装状态是否有密封不良或有磨损现象应进行调整或更换 |
叶轮壳顶盖未紧固好而产生间隙 | 调整、进*步紧固 | |
电流值低 | 弹丸循环量不足 | 补充弹丸 |
溜丸管、斗式提升机出口处过滤网被异物堵塞 | 检查、去除异物 | |
溜丸管等弹丸循环系统的部件穿孔 | 修补 | |
提升机皮带打滑 | 参照提升机项目 | |
由于提升机斗的磨损脱落而不能输送规定量的弹丸 | 更换 | |
弹丸流量调整装置调节不当 | 再次调整 | |
电流计损坏 | 更换 | |
叶轮驱动皮带打滑 | 张紧或更换皮带 | |
电流值高电动机过载、过热及跳闸 | 弹丸流量调整装置调节不当 | 再次调整 |
轴承损坏 | 更换 | |
黄油耗尽 | 补加黄油 | |
电流计损坏 | 更换 |
表2 斗式提升机故障分析及对策
故障现象 | 设想原因 | 对策措施 |
皮带打滑 | 由于皮带拉伸而松驰 | 张紧,在无调整余量时缩短皮带 |
|
带轮磨损 | 更换 |
皮带运行不顺畅 | 斗提机下箱内被异物堵塞 | 定期检查、清扫 |
|
皮带与箱体摩擦 | 张紧皮带,并进行调整,使皮带位于带轮中心 |
|
带轮轴承质较不好 | 更换轴承 |
斗提机箱体内有碰撞声 | 皮带张紧不好 | 张紧皮带 |
皮带不位于带轮中心 | 带轮位置不当 | 左右张力调整 |
|
皮带接缝不好 | 应直角平行接缝 |
驱动电动机过载、过热及跳闸 | 下部带轮埋于弹丸之中,其产生原因为:①斗提机出料口滤网堵塞而造成弹丸向箱体逆流②由于斗的磨损、脱落而造成弹丸翰送量低③弹丸补给量过多 | ①去除异物②更换③从下部箱体中取出弹丸 |
|
电流计损坏 | 更换 |
表3丸砂分离器故障分析及对策
故障现象 | 设想原因 | 对策措施 |
可使用的弹丸从清理室下部或除尘器中排出 | 分离器风较过大 | 调节挡板,降低风量 |
弹丸的粒度细而脏 | 分离器风量不足 | 调节挡板,增加风量 |
|
至分离器的弹丸落下层在幅面上不均匀 | 调整调节螺栓及平衡配重的位置,使倾斜板的开启度少许窄*些 |
|
分离器中的滑动式弹丸、徽粉分离板的位置不当 | 将分离板接近于弹丸的落下部安装 |
|
除尘器风量低 | 调节挡板,检查除尘器 |
表4 抛丸清理机的其他故障分析及对策
故障现象 | 设想原因 | 对策措施 |
抛丸清理不良,所需清理时间增加 | 供给弹丸量不足 | 叶轮的电流值比规定值低(参照叶轮项) |
|
弹丸粒度不适合(含有应用分离器去除的不纯物) | 调节挡板,增加分离器风量检查分离器(参照分离器项) |
|
抛丸曲线不良 | 定向套刻度检查及调整 |
|
叶轮、滚筒回转方向不对 | 修正 |
|
叶片、定向套、分丸轮磨损 | 磨损检验、更换 |
|
被清理铸件的氧化皮多及粘砂严重 | 与其他抛丸设备进行清理比较 |
频繁过热、跳闸 | 热控设定值不当,机械的负荷大 | 用电流计检测负荷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①当电流值正常、热控设定值不妥当时,应再次设定适当的值。如果仍然跳闸,则更换热敏继电器②当有异常过大电流值时,应调查原因并处理 |
不能自动起动 | 未具备自动起动条件(遵循自动运行规起动条件则) | 用手动方式使其具备起动条件 |
|
原位置端的位置开关未开 | 调整 |
不能进行手动操作 | 各机器间联锁开关动作(应遵循安全装置的操作规则) | 检查操作顺序 |
弹丸消耗量过多 | 漏丸 | 检查各密封件及部件有无穿孔并进行修补或更换 |
|
铁、砂分离器风量过大 | 调节挡板 |
粉尘从清理室飞出 | 排气风量不足 | 调节挡板,检查除尘器 |